2024-07-12 18:08:29 | 利好高考网
自考本科考研究生选学校方法如下:
1、选择考研院校时主要是要注意各个学校各个专业有没有附加条件,如发表论文或通过自考本科主干课程等。自考生研究生考试报名时有一些前提条件,考生可要看清楚。
2、需要关注目前的考研形势。
3、历年招收学生人数和报考人数的比率:应尽量选择比率大的学校报考,考取率较高。
4、招收学生人数过少的高校,考取率较低,一般不应选报。
5、自考考研生需要了解各院校历年的招收学生人数及报考人数、复试分数线及复试题型题目、录取分数线及录取比例。
6、根据自己的目的和实力选择院校,若是有实力想报考名校就报学校热门专业。要是能力较弱想报名校,就报名校冷门专业,要是只是像考研,就报考一般学校即可。
考研技巧
1、制定一个长期学习计划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一个规划和目标,研究生考试同样如此。既然决定考研,就应该有个详细的规划,规划每月需要看那些内容,安排少量时间进行查缺补漏,以此来督促自己。
2、多做一些考研题
多做考研题进行训练可以让你对研究生考试试卷进行了解,从而掌握考研大体方向,在考试时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同时可以查缺补漏,更好地掌握知识。
3、复习英语
考研复试时英语是十分重要的,若可以多花点时间在英语上面。
考研院校的选择,总体来说先定专业,再敲定学校。首先得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专业,同时也要考虑到以后这个专业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和发展前景是不是自己喜欢的,市场上的就业率、就业环境和薪资水平都要考虑进去。一旦确定了专业咱们再来选择学校,首先得看这个学校有没有这个专业,其次选择学校的时候也要把学校位置这一因素考虑进去,学校所在城市的定位非常重要,因为毕业后很有可能会留在学校所在位置发展和安家,自己的同学和导师也是属于自己的人脉,如果是偏远城市,那么极有可能读完书大家都回老家发展了,那么这部分的同学和老师的关系也就疏远了,反而如果是城市位置比较好的,老师和同学大部分也会留下,自己的人脉得到了维持,另外大城市的就业环境和工作岗位也会相对好一些,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利好高考网(https://www.lhgaokao.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考研怎么择校和选专业的相关内容。
考研究生选学校和专业的方法:
第一步、专业范围选择
(一)考研可选择的“本专业”
例如某同学本科就读专业为“金融学”,该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该一级学科下有“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10个专业。对于该同学而言,这10个专业均为考研可选择的“本专业”。
(二)考研可选择的“相近专业”
例如某同学本科就读专业为“金融学”,该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与该一级学科平行的一级学科为“理论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之下有“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6个专业。对于该同学而言,这6个专业均为考研可选择的“相近专业”。
(三)考研可选择的“跨专业”
不属于本科就读专业所属学科门类的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则为考研可选择的“跨专业”。
第二步、硕士类型选择
(一)类型说明
中国提供两种类型的硕士学位供考生进行选择: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
学术型硕士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专业硕士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两种硕士类型均为全国统一考试、全日制培养并发放双证。
(二)应试难度说明
1、绝对难度:从初试科目、试卷难度、分数要求三方面进行比较,一般而言专业硕士的绝对难度要低于学术型硕士。
2、相对难度:从报名绝对人数、报名录取比例、实际录取分数线、复试差额录取比例四方面进行比较,一般而言专业硕士的相对难度要低于学术型硕士。
第三步、意向专业选择
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前面两个步骤,确定自己想考的专业,确定是否跨专业考试。
第四步、意向地区选择
(一)就业原则 利好高考网
未来打算在哪儿就业,就选择在哪个城市读研。
这是读研选择地区的第一原则。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学校较多,同理每年的各学历层次的应届毕业生较多,工作竞争相对激烈。例如,如果在北京读完研究生后,同学将回到家乡所在省的省会就业,则选择在本省省会读研为更好的选择,既利于人脉积累,也便于利用好地缘优势。
(二)安家原则
未来打算在哪儿买房子、组建家庭,就选择在哪个城市读研。
这是读研选择地区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未来每位研友都需要组建自己的家庭并照顾父母。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买房压力大,如北京房价动辄2—4万元每平,成家安定下来相对非常困难;而其他的省会城市或中小城市相对轻松。例如,如果家庭经济状况不是特别富裕,原则上不建议选择北京、上海、广州、杭州作为安家的城市。
(三)经济原则
相比较而言,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读研需要承担更大的经济压力,固比其他省会城市对于家庭经济状况的要求更高。例如,在北京、上海读研的`学费、生活费、其他开销,将远远大于在武汉、成都等其他城市。
(四)一区、二区选择
按照地域原则,教育部将不同的省份划分为一区、二区,每年的考研复试分数线也分为一区线和二区线。相比较而言,每年国家二区总分线比国家一区总分线要低10分,单科分数线也更低。随着考研人数的逐年递增和招生的结构性转变,考研的总分线也是年年居高不下,让很多学生与成功失之交臂。有鉴于二区省份对于总分线和单科线的要求更低,更加适合不愿意承担考研风险、基础较弱的同学选择。
第五步、意向硕士点选择
选哪一个学校最重要的是看它是不是适合自己,而不是它是不是最好,是不是排名靠前;另外还要看自己能够考上的可能性。如果你基础很好,又能抽出时间来复习,应该考重点学校;反之则是一般的学校。再有报考是否方便也是要考虑的。一般地说,还是就近报考、学习比较好。
以上就是利好高考网整理的自考本科考研究生怎么选学校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利好高考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利好高考网:www.lhgaokao.com研究生报名学校怎么选 符合自身条件,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喜欢的城市,在自己成绩范围以内,清楚判定自身的实力,考一个自己喜欢的学校。符合自己专业,要符合自己学习的专业,考研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来选择学校。学校难度,决定考研的还是自身实力,每个学校的难度都不同,他会根据你的成绩来决定会不会录取你。城市难度,要看一下该地区的考研竞争人数,不过要是对自身成绩果于自信可以选择那些排名靠前的学校。 想要报
专科生考研要求是怎样的 1专科生可以考研吗? 专科生可以考研,但是专科生不可跨专业考研。专科生考研限制比较严格的一条,就是专科生在考研报名时,报考专业必须与所学专业相同或邻近,而不能像本科生一样跨专业报考。具体而言,报考普通院校,一般只有基本要求限制;再好一点的院校,有基本要求和报考专业要求两项限制;211、985院校中的大多数要求较高,会同时提出以上5项要求。一般而言,院校名气越大,对专科
自考本科可以考研究生吗? 自考本科 可以参加研究生考试,自考本科是国家认可的学历,在学信网可查询,属于国民教育系列之一。不同研究生报考院校,要求是不同的。有些重点大学的研究生要求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考生要以院校报考要求为主。 自考本科生报考研究生,有些学校的研究生是有限制的,有些重点大学985、211是不收自考、成考、网教及电大学生的,他们可能会要求全日制本科学生,但是一般大多数大学都不会
成考本科怎么读研究生 成人本科学历考生在考研报名入口进行报名,选专业和学校,完善个人信息、专业、院校等。完成网上报名进行现场确认,考生需要携带本人有效证件和规定材料到指定地点进行现场确认,并采集个人电子照片,完成报名之后,按时参加考试即可。 拓展资料:成人本科考研流程 选专业和学校:考生根据自己情况,规划好考研目标。报考专业不同,考研的科目是不一样的,另外研究方向也不会不同,因此,考
二本生考研怎么选学校 二本生考研选学校如下: 本学生选择考研院校先根据地区和专业来选择,最好选择自己想要居住的省市然后选择和自己本科专业相近的专业。 本学生选择考研学校还需要了解学校保研情况,现在很多学校都提高了保研率,使得统招名额越来越少,要好好了解情况。 般我们考研会选择比自己的本科院校高一个层次的学校,比如二本考一本,一本考211,211考985,不过最后还是要量力而行
自考本科怎么选择学校 自考选学校的原则如下: 一、根据自考专业选择 考生在选择学校的时候要先对专业进行选择,避免出现先选择学校再选择专业的时候,没有自己心仪的专业,从而导致只能在自己选择的自考学校专业中再选择专业。 二、选择自己心仪学校 很多考生在报名自考本科的时候,会在所有学校中选择自己心仪的学校,在不知道选择什么学校的时候,可以遵从本心,去选择自己心仪的学校。 三
自考本科学校怎么选择 自考本科报考前需要选择学校和专业,那么如何选择学校,下面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以供参考。 自考本科学校如何选择 1、选择自考本科学院:首先要确定自己在哪个省(直辖市)报名参加自考,在哪个省(直辖市)考,就只能选择该省内的自考本科院校;其次再确定自己希望报考的专业,每一个省(直辖市)的自考专业主考院校一般只有一个,在确定了报考专业后,则报考院校一般就选定了。 2、以在
自考本科院校怎么选择? 考生在选择自考本科院校的时候可以根据以下条件来进行选择:看教学质量、看师资队伍、看学校氛围、看媒体评价。自考选择院校要注意:招生的规模怎么样、学校的办学情况怎么样、办学性质是什么、毕业后文凭国家是否承等。 自考生如何选择院校 选择自考本科学院:首先要确定自己在哪个省(直辖??市)报名参加自考,在哪个省(直辖市)考,就只能选择该省内的自考本科院校;其次再确定自己希望报
2024-03-24 06:26:07
2023-12-18 23:55:29
2024-03-17 01:38:09
2024-03-22 00:51:15
2024-03-18 15:39:14
2024-03-07 17: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