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7 07:36:48 | 利好高考网
利好高考网(https://www.lhgaokao.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白居易也是高考移民!中国古代的科举冒籍现象有多严重?的相关内容。
【本文为腾讯独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作者 | 裴人可 01、古今的高考移民 当下由于考全国卷的省份越来越多,高考移民的新闻再次被频频爆出。 高考移民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大特色,主要指在高考中存在的录取名额多寡与录取率高低不同,造成的一种移民现象。身处高考难度大地区的学生,往往想利用政策漏洞或自身关系和势力等,移民至高考相对容易的地区,这自然招致利益受损者的反对。 其实「 ”高考移民”并非我们的高考制度建立以来才有的,自唐代确立科举制度之时,就已经出现了类似的「 ”高考移民”,通常是自身学养较高的考生,去录取更容易地区参加考试,以求高中。 大家熟知的唐代诗人白居易,本为河南人却在相对科举相对容易的宿州考中;清代学者赵翼,本为常州人在相对容易的顺天中举,最终高中探花;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本为河南人也在顺天中举;他们都是以前的「 ”高考移民”,就连著名实业状元张骞,也曾尝试走「 ”高考移民”的路子。对古时的非法高考移民行为,有个专有名称,即「 ”冒籍”。 古代冒籍的原因大多是因地方一级考试的录取额不同,且各地经济和文化发展程度不同,造成考试难易程度也大不相同。 例如唐代长安、洛阳地区文化发达,考试难度较大;宋代则是东南的两浙路和福建路等地区难度较大,京师开封反而因解额数量甚多难度较低,引来众多士子冒籍到此考试;元代则因按民族来分配录取额,出现了 *** 冒充自己为蒙古人参加考试的奇特现象。 至明清两朝,分区取士制度已经相当发达,出现各地解额因地制宜,会试也分卷录取的制度,尽管如此,相对难度较大的南直隶(清代的江南省)、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区,仍常有士子冒籍到贵州、顺天、云南等地考试。由于科举高中意味着身份地位的提高,甚至荣华富贵也变得唾手可得。所以,虽然自古以来对冒籍考生都会有严厉的处罚,但为了前程,多少人选择铤而走险。 02、对「 ”高考移民”的争论 针对这种科举中各地难易差异,时人也都有自己的看法。首先,由于自身籍贯和所处环境所限,通常身处难度较大地区的士子自然反对这种地区差异,而身处难度低一些地区的士子认为这种制度是公平的,因为政策制定者是根据各地经济文化不同,甚至人口基数的差异,来制定录取名额的,所以也具备了一定的合理性。 这就像今天山东、河南、广东,甚至江苏、安徽、四川、湖南等省的考生,大多抱怨各自省份考好大学难度大,而北京、上海、内蒙、海南、青海等省份的考生,也都说着自家地区考大学简单的理由。 不得不说的是,古代关于各地科举难度不同的著名论战,是宋代的两位名人。正方代表是儿时就砸缸救人的司马光,认为当时应「 ”逐路取人”,符合国家的统治理念,为的是各地能政治均衡,简单点说就是无论你这个地方经济文化是先进还是落后,当地人都有相当的做官机会;反方代表则是当世文豪欧阳修,认为科举既然是国家取士制度,为了发掘更多有才之人,何不「 ”唯才是择”,依据才能定高下,岂不公平。 实际上,二人的分歧在于,司马光侧重于国家治理层面,为了维护整个国家稳定,需要保证各地都拥有一定的政治资源。欧阳修则着眼于科举这种考试制度本身,既然是取士制度,自然要追求考试的公平。可能更多人看了会赞同欧阳修的观点,但科举制度作为帝国统治的工具,只是统治的手段,目的还是维护统治,稳固地方稳定,论战的结局以司马光得势,正方获胜告终。 撇开二人的观点,有趣的是,司马光是陕西人,当时属科举难度较小地区;欧阳修是江西人,科举难度较大地区,而且欧阳修因种种原因,是在难度较小的开封地区考中的,二人观点也都多少掺杂着个人的情感和经历。 实际上关于科举取士是否要依据才能一直是科举时代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因为涉及国家管理和个人利益等诸多问题,始终无法做到绝对公平,导致冒籍一直存在。至明清,分区取士,制定严密的划分名额制度,而这也是经过了惨痛教训,最著名的莫过于明初刘三吾案。 洪武三十年殿试,结果出来后,竟然没有一名北方人考中,恰巧主考刘三吾是湖南人,北方士子哗然,最终明太祖朱元璋诛杀相关人员二十余,重新举行考试,录取的六十一名进士全部来自北方。实际上当时南方人文化素养远胜北方,出现前一次的结果并非刘三吾(因年老戍边未死)等人偏袒舞弊,但也正是刘三吾案,为不久后的分卷取士奠定基础,此案也间接证明了,欧阳修的观点并不具备十足的可行性。 虽然诸多事实证明科举凭才取士很难实行,但统治阶层也一直对于那些冒籍取中之人抱有同情,因为虽为冒籍,但考中即有真才实学,尤其明清以后要想考上进士,甚至是举人,即使在最容易的云贵等地区也都近乎是百里挑一。 明朝名士沈德符在他的名著《万历野获编》中,就曾对按地区取士表达不屑,认为与元朝科举优待蒙古族而歧视汉族是一样的陋习。就连嘉靖皇帝也曾说过一句「 ”天下皆是我秀才, 何云冒籍?”。意在无论你冒籍与否,只要考中都是为朝廷所用的人才,与你在何地考中又有多少关系呢? 03、高考移民难以避免? 当今,高考移民问题再次引人发思,但由于这一困扰我们千余年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加之各地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教育水平等均存在不均衡所造成,所以,想找到满足全部或绝大部分人的方案着实不易,可以推测,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查出的与隐藏的高考移民都将会继续存在。我们只能期待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得到完善,早日从根本上杜绝高考移民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郭培贵:《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明代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 2.余英时:《中国情怀——余英时散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在古代,考个秀才有多难 拿科举制度最成熟的明清两代来说,秀才考试每三年举行两次,人口大县有录取名额三四十个,中县二三十个,小县十余个(见《清会典》)。 扪心自问:放在当今,在全县范围内进行统一考试,哪位朋友确定有把握考进前三十、四十名吗? 而且这个前三四十名,可不像咱们今天中考高考,只是和同一级学生加上少数复习生同考,人家那是考多少次只要没考上的,都可以来。 近代史上,大家都知道曾国藩,
当今高考形如过独木桥,那古代“高考”到底有多难? 相信我们大家都知道,高考被称为独木桥,高考也是几乎可以称之为最公平的检验一个人的知识成果的一种考试形式,今天就来说一下古代“高考”到底有多难? 科举制兴起于古代唐朝的时候,这也是高考的一个前身,这也是古代人俗称的“高考” ,相信我们很多看过古装电视剧的人都知道,古代考试是要几天都在考场里面的,由考官进行监考,可谓是非常艰苦,特别是对于
清远执信中学高考升学率 清远执信中学高考率在百分之九十五点二。根据当地最新消息得知清远执信中学高考率在百分之九十五点二。清远执信中学简称执信中学,孙中山先生于1921年为纪念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先生亲手创办的一所纪念性学校。 2009清远市高考状元 据了解,今年,我市文、理科总分状元分别花落英德和佛冈,其中理科总分状元是佛冈中学的李楚倩,总成绩是666分;文科总分状元是英德一中的钟伟媚,总成绩是
2015年贵州高考理科状元是谁 贵州高考文科和理科的总分都是750分,今年贵州高考诞生4位状元:理科3人文科1人,文科状元马欢来自兴义八中,714分(含20分民族加分)。理科状元分别来自贵阳一中,张乾,裸分687分;兴义八中的常青和向佳旋,均为695分(含民族加分)。 2023贵州高考状元分数 关于“2023贵州高考状元分数”如下: 理科的最高分有两位,一个是来自贵阳一中的学生,考
2023贵州高考状元分数 关于“2023贵州高考状元分数”如下: 理科的最高分有两位,一个是来自贵阳一中的学生,考取了707的分数,还有一个是来自凯里一中的学生,同样考了707,两人并列第一。 文科最高分是来自兴义八中的学生,考到了699分的高分,这对于文科的成绩而言,是一个非常高的分数,可以说是很厉害了。 1、贵州省2022年高考状元 高考理科状元是来自于兴义八中的
2023贵州省高考状元是谁? 2023贵州省高考状元:理科状元:韦多,来自于兴义八中,高考总分为699分。高考文科状元:蒋勇。 高考一般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育部要求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参加考试的对象一般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
古代高考从秀才考到状元最短需要多长时间 如果时间赶得上且屡考屡中,一次成功,书生到状元至少经过县试、府试、 院试 、科考、乡试、会试、 殿试 七次考试,殿试只考一场,其余各次考试三到五场不等。如果时间来不赶直接科考,则在科考前一年还有个岁考,到状元共八次考试。因为状元、榜眼、探花三人免朝考,其余进士在殿试之后还有个朝考,所以从书生到进士正途授官,如果全部一次成功,则至少是经过八到九次考试。最快
广东高考各市本科录取率排名 广东高考各市本科录取率排名如下: 1、广东21座地市中,两座一线城市——省城兼副省级城市广州和计划单列市兼副省级城市深圳属第一梯队,广州有8所高中共47人入列,深圳有8所高中共45人入列。 2、新一线城市佛山、经济特区汕头、新一线城市东莞和粤西中心城市湛江属第二梯队,佛山有4所共24人入列,汕头有3所共19人入列,东莞有4所共17人入列,湛江有3所共
2023-12-18 09:22:50
2024-03-17 02:13:49
2024-03-17 18:38:46
2024-03-24 06:26:07
2024-03-19 00:42:39
2024-03-17 03:46:48